传染病第二单元常见疾病讲义三

发布时间:2023-02-23 文章标签:传染病常见疾病 【人气:185】 临医网学员论坛欢迎灌水
传染病第二单元常见疾病讲义三,欢迎学习!

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 


  ●大纲要求:
  (1)病原学
  (2)流行病学
  (3)临床表现
  (4)辅助检查
  (5)诊断及确诊依据
  (6)病原治疗及赫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
  (7) 预防
  
  ●最重点是什么?
  1.病原学、传染源
  2.临床分型
  3.血清学特异性检查
  4.病原治疗及赫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
  
  一、病原学
  钩端螺旋体菌体细长,有12~18个螺旋,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。革兰氏染色阴性,为微需氧菌。生长缓慢,培养基上1周才生长。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l~3个月。
  
  
  
  二、流行病学
  (一)传染源

流行类型

稻田型

雨水型

洪水型

传染源

黑线姬鼠

猪、犬

携带菌群

黄疸出血群(毒力最强)

波摩那群、犬群

波摩那群

临床类型

单纯型
黄疸出血型
肺出血型

单纯型

单纯型
脑膜脑炎型

 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。
  (二)传播途径:
  直接接触传播:钩体主要从动物尿排出,污染水后,可通过皮肤、黏膜感染人。
  (三)人群易感性:普遍易感。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。
  (四)流行特征:夏秋季(6~10月)为流行高峰。农民、渔民、屠宰工等易感。
  发病机制
  
  
  三、临床表现
  潜伏期2~20日,一般l0日左右。
  临床分型

单纯型
(感染中毒型,流感伤寒型)

①急起发热,39℃左右,
②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;
腓肠肌压痛明显,重者拒压;
④结膜、咽部充血,软腭出血点;
⑤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触痛;
⑥少数患者可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。

肺出血型

呼吸道症状

黄疸出血型

进行性加重的黄疸,出血倾向,肾功能损害。肾衰是主要死因。

肾功衰竭型

极少单独存在,多与黄疸出血型合并存在。

脑膜脑炎型

少见,脑膜炎或脑炎的表现。

  
  后发症:少数患者在热退后一段时间,由于迟发性变态反应,出现后发症。
  ●后发热:热退3~4日后再次发热,体温38℃左右,经1~3日可以自愈。无钩体血症,不需抗生素治疗。
  ●反应性脑膜炎:在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症状及体征,但检查无异常,预后好。
  ●眼后发症:出现虹膜睫状体炎、脉络膜炎、巩膜炎、球后视神经炎、玻璃体混浊。
  ●闭塞性脑动脉炎:因反应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而出现偏瘫、失语,可为短暂反复发作。多数患者l~2个月后恢复正常。
  
  四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
  1.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。
  2.部分患者尿常规轻度蛋白尿,镜检可见红、白细胞及管型。
  3.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(简称显凝试验或凝溶试验)是临床最常用的试验。病后一周出现阳性,效价≥1:400有参考价值,此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,但抗体出现较晚,不能作为早期诊断。
  4.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早期诊断。
  5.血培养生长缓慢,1周才生长,阳性率20%~70%。
  6.核酸检测:应用聚合酶链反应,可检测学、脑脊液、尿液中的钩体DNA(特异、敏感、快速)
  7.胸部X线检查:肺出血型病人双肺呈毛玻璃状或有弥散性点状、片状或融合性片状阴影。
  
  五、诊断及确诊依据
  1.诊断
  (1)根据流行病学资料
  (2)临床表现
  (3)实验室检查
  确诊有赖于病原体分离或特异性血清学检查。
  
  六、治疗
  (一)病原治疗
  1.首选青霉素,40万单位,肌肉注射,每6小时一次,连用5~7日。为避免赫氏反应,青霉素可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增加剂量。
  2.庆大霉素8万U肌注,每8小时l次。疗程为5~7天。
  3.四环素0.5g日4次口服,疗程均为5~7天。
  赫氏反应的诊断
  首剂青霉素G治疗后2~4小时,患者突然寒战、高热,继之大汗、热退,可伴血压下降或休克。部分患者因此病情加重,诱发肺弥漫性出血。螺旋体大量裂解,释放毒素所致。
  赫氏反应的处理
  ①立即输液并静点氢化可的松100mg,同时用异丙嗪等镇静剂,并物理降温。
  ②肺出血型氢化可的松200~300mg加到l0%葡萄糖中点滴,酌用强心剂等。
  (二)一般治疗:卧床休息,加强护理,防止继发感染,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。
  (三)对症治疗:肺大出血、黄疸出血、肾功衰竭及脑膜脑炎的对症治疗。
  (四)后发症的治疗:眼后发症可采用散瞳药,局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。闭塞性脑动脉炎可给血管扩张剂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。
  
  七、预防
  (一)控制传染源:灭鼠;圈养猪,加强检疫,疫苗预防注射;消灭野犬,栓养家犬。
  (二)切断传播途径:避免不必要的疫水接触。
  (三)提高人群免疫力
  1.预防接种:重点疫区人群、接触疫水较多者、新入疫区者,预防接种疫苗,免疫力可维持一年。
  2.预防治疗:口服多西环素(强力霉素)200mg,每周1次或肌肉注射青霉素G20万U~40万U,每日2~3次,连用2~3日。
  例题:钩端螺旋体病患者,什么时候在外周血中可找到钩端螺旋体
  A.发病第1周内
  B.发病第2周内
  C.发病第3周内
  D.发病第4周内
  E.发病第5周内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601]

『正确答案』A   例题: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血清学试验,哪种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
  A.凝集溶解试验
  B.红细胞凝集试验
  C.补体结合试验
  D.乳胶凝集试验
  E.红细胞溶解试验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602]

『正确答案』A   例题:控制钩端螺旋体病,暴发流行的关键性措施是
  A.隔离病人,管理牲畜
  B.消灭鼠类,注射钩端螺旋体菌苗
  C.保护水源和饮食,防止感染
  D.避免用河沟和池塘的污水洗澡
  E.用石灰水改变农田水质后消灭钩端螺旋体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603]

『正确答案』B   钩端螺旋体病特点:
 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。
 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。
  本病起病急、高热、全身酸痛、眼结膜充血、腓肠肌压痛、浅表淋巴肿大等。重型可有肝、肾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大出血。确诊有赖于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。

第五节 伤寒


  ●大纲要求:
  (1)病原学
  (2)流行病学
  (3)肠道病变特点
  (4)诊断及确诊依据
  (5)临床表现
  (6)血象、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
  (7) 病原治疗
  ●最重点是什么?
  1.传染源
  2.肠道病变特点
  3.临床表现
  4.血象、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
  ●最难点是什么?
  血象、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
  
  一、病原学
  伤寒杆菌,属于D群沙门菌,革兰氏染色阴性。
  本菌具有菌体(O)抗原和鞭毛(H)抗原和表面(vi)抗原。检测血清O抗原和H抗原相应的抗体即肥达反应,有助于诊断。"vi"抗体主要用于调查伤寒带菌者。
  伤寒杆菌释放内毒素,起重要致病作用。
  

  二、流行病学
  (一)传染源:患者和带菌者
  患者起病后2~4周排菌量最多,传染性最大。
  排菌期限3个月以上为慢性带菌者,是本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。
  (二)传播途径:粪——口途径。
  (三)人群易感性:普遍易感,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,病后免疫力持久。
  (四)流行特征:夏秋季多见。
  例题: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
  A.伤寒的极期病人
  B.潜伏期末的病人
  C.恢复期带菌者
  D.缓解期带菌者
  E.慢性带菌者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1]

『正确答案』E   
  三、病理变化及特点
  例题:伤寒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
  A.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
  B.心肌坏死
  C.骨髓受抑制
  D.全身单核-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
  E.肝细胞广泛坏死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2]

『正确答案』D   例题:伤寒最具特征性病变部位在
  A.肝、胆囊
  B.肠系膜淋巴结
  C.结肠
  D.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
  E.乙状结肠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3]

『正确答案』D   
  四、临床表现
  潜伏期7~23日,一般10~14日。
  1.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期,自然病程为4~5周
  (一)初期(侵袭期):病程的第1周。起病缓慢,发热,体温呈阶梯样上升,可在5~7日内达39℃~40℃。发热前可有畏寒,少有寒战,出汗不明显。
  (二)极期:病程第2~3周,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。
  1.持续发热:多呈稽留热型,热程可持续2周或以上。
  2.神经系统: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,表现精神恍惚、表情淡漠、呆滞、反应迟钝、耳鸣、听力减退。重者可出现谵妄、颈项强直(虚性脑膜炎),甚至昏迷。
  3.相对缓脉:成年人常见,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。
  4.玫瑰疹: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,多见于胸腹背部。多在2~4日内消退。出汗较多者,可见水晶型汗疹(白痱)。
  5.消化道症状:腹胀、便秘多见,约10%患者腹泻,右下腹可有深压痛。
  6.肝脾大: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。
  (三)缓解期:病程第3~4周体温逐渐下降。各系统症状减轻。本期小肠病理改变仍处于溃疡期,患者食欲恢复,要警惕肠出血、肠穿孔等并发症。
  (四)恢复期:病程第5周,体温恢复正常,症状消失,肝脾恢复正常。
  
  临床类型:
  ●轻型: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初期使用有效抗生素、或曾接受疫苗的患者。
  ●迁延型:常见于原有慢性乙肝、胆道结石、慢性血吸虫病者。
  ●逍遥型:发病初症状不明显,能照常生活、工作,部分患者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才被诊断。
  ●暴发型:起病急、毒血症状重、高热或体温不升、并发中毒性脑病、心肌炎、中毒性肝炎、或休克等。
  几种特殊情况:
  小儿伤寒: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,起病急、恶心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,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。外周血象可升高。
  老年伤寒:症状不典型,发热不高,病程长,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、心衰,病死率高。
  再燃: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,又重新升高,症状加重,血培养阳性。
  复发:退热后1~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,症状轻,并发症少。血培养阳性。

  五、实验室检查
  (一)外周血象:白细胞计数一般在(3-5)×109/L之间,中性粒细胞减少,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,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。血小板下降应考虑DIC及溶血尿毒综合症。
  (二)细菌学检查
  1.血培养:病程第1-2周阳性率最高,可达80%-90%。
  2.骨髓培养: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,可达80%-95%。如应用抗菌素血培养阴性,骨髓培养更有助于诊断。
  3.粪便培养:第3-4周阳性最高。
  4.尿培养:初期多为阴性,病程第3-4周阳性率仅为25%左右。
  (三)肥达反应(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):
  常开始于病程第二周,第3-4周达高峰。
  ①“0”抗体凝集价在≥1:80,“H”抗体在≥1:160有诊断意义;
  ②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;
  ③若只有“0”抗体凝集价上升,而“H”抗体不升高,可能为疾病早期;
  ④仅“H”抗体升高而“0”抗体不增高者,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,也可能是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。
  ⑤约10%伤寒病人肥达反应假阴性
  
  六、并发症
  (一)肠出血:最常见,多见于病程第2~3周。轻重不一。
  (二)肠穿孔:最严重,多见于病程第2~3周。穿孔前常有腹胀、腹泻或肠出血,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。右下腹突然剧烈疼痛,伴恶心呕吐、冷汗、脉快、体温与血压下降。随后出现腹膜炎征象,体温再度升高,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,腹部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,血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。
  (三)中毒性肝炎:多见于病程1~3周,特征为肝大,压痛,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,ALT上升,随病情好转肝损害恢复,一般在2~3周内恢复正常。
  (四)其他:中毒性心肌炎、支气管肺炎等。
  例题:男性29岁,发热7天,食欲减退,乏力,腹泻,腹胀。起病后曾先后自服氨苄西林及喹诺酮类等药,发热仍不退。体检:腹部胀气,脾肋下1cm。血白细胞2.6×109/L。高度怀疑伤寒,为进一步确诊应检查
  A.血培养
  B.骨髓培养
  C.粪便培养
  D.尿培养
  E.肥达反应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4]

『正确答案』B   例题:男性30岁,发热7天,伴纳差、腹胀,患病前有涉水史。体检:T39.8℃,P84次/分,脾肋下2cm。血白细胞3.6×109/L,中性粒细胞55%,淋巴细胞45%。那种诊断可能性大A.流行性感冒
  A.流行性感冒
  B.斑疹伤寒
  C.粟粒性结核
  D.伤寒
  E.钩端螺旋体病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5]

『正确答案』D   例题: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
  A.肠出血
  B.肠穿孔
  C.中毒性心肌炎
  D.血栓性静脉炎
  E.肺炎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706]

『正确答案』B   
  七、诊断及确诊依据
  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。早期以血培养为主,后期则可考虑作骨髓培养。
  1.流行病学依据
  2.临床依据
  持续发热1周以上,伴全身中毒症状,表情淡漠、食欲不振、腹胀;胃肠症状,腹痛、腹泻或便秘;以及相对缓脉,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。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。
  3.实验室依据
 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。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、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,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。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。

  八、治疗
  (一)一般治疗
  1.隔离与休息
  2.护理与饮食
  (二)对症治疗
  1.高热:多用物理降温
  2.便秘:生理盐水低压灌肠,50%甘油或液体石蜡灌肠,禁用高压灌肠和泻剂。
  3.腹胀:少进食豆奶、牛奶等产气食物,可肛管排气,禁使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药物。
  4.腹泻:低糖低脂食物
  5.其他: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
  (三)病原治疗(疗程均为14天)
  1.氟喹诺酮类: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。
  2.氯霉素:应密切观察血象,尤其粒细胞减少。可见血小板减少、再障。
  3.头孢菌素:少数病人疗效不佳,不作为首选。
  (四)并发症治疗
  1.肠出血:禁食。使用止血剂,根据出血量输入新鲜血液。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时,可考虑手术。
  2.肠穿孔:禁食,胃肠减压,加强抗菌药物治疗,控制腹膜炎。及时手术治疗。3.中毒性心肌炎: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,应用糖皮质激素、改善心肌营养药物。如出现心力衰竭,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。
  伤寒特点:
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,
  临床特征:起病缓慢,体温逐渐升高,表情淡漠、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、相对缓脉、玫瑰疹、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。
  确诊依靠血培养或骨髓培养。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。

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(菌痢) 


  ●考什么?
  (1)病原学
  (2)流行病学
  (3)临床表现
  (4)诊断及确诊依据
  (5) 病原治疗和中毒型菌痢的抢救治疗
  ●最重点是什么?
  1.病原学
  2.临床表现
  
  一、病原学
  ●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,革兰染色阴性,有菌毛。
  ●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的不同,可将痢疾杆菌分为四群:A群(志贺菌群)、B群(福氏菌群)、C群(鲍氏菌群)和D群(宋内菌群)。
  ●目前发达国家以D群为主,我国以B群为主,近年来D群有增多趋势。
  ●痢疾杆菌可产生内毒素,是致病的主要因素;
  ●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(包括细胞毒素、肠毒素和神经毒索),临床症状较重。
  
  二、流行病学
  (一)传染源:病人及带菌者
  (二)传播途径:消化道传播
  (三)人群易感性:人群普遍易感,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,但短暂而不稳定,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,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。
  
  三、临床表现
  潜伏一般1~4日,短者可为数小时,常者可为7天。
 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分为下列各型:
  (一)急性菌痢
  1.普通型(典型)
  2.轻型(非典型)
  3.重型
  4.中毒型
  普通型:最常见,表现为急性起病,畏寒发热,体温可达39℃左右,腹痛、腹泻,开始为稀水样便,继之黏液脓血便,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,伴里急后重。左下腹可有压痛,肠鸣音亢进。病程1周左右,多数患者自然缓解或恢复,少数转为慢性。
  (二)慢性菌痢
 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,为慢性菌痢。
  1.急性发作型:由慢性菌痢史,常因进食生冷或受凉、劳累诱发。
  2.慢性迁延型: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、腹泻,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,可伴有乏力、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,亦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。
  3.慢性隐匿型:一年内有急性菌痢史,无明显临床症状,便培养有痢疾杆菌,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。
  (三)中毒型菌痢
  多见于2~7岁儿童。但成人偶尔也可发生。
  特点:起病急骤,突起高热,病势凶险,全身中毒症状严重,可出现嗜睡、昏迷、抽搐。病初常无腹泻、腹痛等胃肠道症状,但发病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脓血便。可分以下3型:
  1.休克型(周围循环衰竭型)
  表现为循环衰竭。面色苍白、皮肤发花、四肢冰冷、发绀,脉细数、血压下降、少尿。可伴有意识障碍、DIC、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。
  2.脑型(呼吸衰竭型)
  表现为脑水肿甚至脑疝。头痛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,可有瞳孔大小不等、昏迷、惊厥及呼吸衰竭。
  3.混合型:兼有上述两型表现,病情最严重,病死率高。
  
  四、诊断及确诊依据
  (一)流行病学资料
  夏秋季多发,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。
  (二)临床表现
  1.急性期有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;左下腹明显压痛。
  2.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,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。
  3.重型有休克型、脑型及混合型表现。
  (三)实验室检查
  1.血象:急性期白细胞总数轻、中度增高,中性粒细胞增高,慢性期可有贫血。
  2.粪便检查
  (1)常规检查:外观黏液脓血便。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(每高倍视野15个及以上)及红细胞。
  (2)病原学检查: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。
  
  五、治疗
  (一)一般治疗:休息、饮食。
  (二)病原治疗(抗菌治疗)
  首选喹诺酮类,慢性迁延型菌痢则需做病原菌分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,以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;
  (三)支持及对症治疗:补液、解痉、退热药。
  (四)中毒性菌痢的抢救治疗
  1.抗菌治疗:药物选择与急行菌痢相同,但应采用静脉给药;
  2.抗休克治疗:早期快速输液,扩充血容量;
  3.解除血管痉挛,改善末梢循环;
  4.防治脑病:物理降温以降低氧耗或减轻脑水肿。高热及频繁惊厥者,短暂给予冬眠合剂;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的应用。
  例题:痢疾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
  A.内毒素
  B.外毒素
  C.能对抗肠粘膜局部免疫力,分泌性IgA
  D.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
  E.有对抗肠粘膜正常菌群的能力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801]

『正确答案』D   例题:中毒型细菌痢疾的发病原理可能是
  A.细菌侵入量多
  B.细菌毒力强
  C.细菌侵入数量多且毒力强
  D.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
  E.特异性体质对细菌的强烈过敏反应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802]

『正确答案』D   例题:菌痢流行间歇期间的重要传染源是
  A.急性期病人
  B.轻症病人
  C.重症病人
  D.急性恢复期病人
  E.慢性病人和带菌者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803]

『正确答案』E   例题:女,33岁,昨晚吃街边烧烤后于今晨3时突然畏寒、高热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腹泻共4次,开始为稀水样便,继之便中带有粘液和脓血。在未做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,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
  A.急性轻型细菌性痢疾
  B.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
  C.中毒型细菌性痢疾
  D.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
  E.慢性迁延型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

  [答疑编号500757020804]

『正确答案』B   菌痢特点:
  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
  临床表现: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;左下腹明显压痛。
  确诊依靠便培养


24年医师必过课程报名

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

文章搜索
·精选试题 ·智能练习
·智能阅卷 ·专业解析
扫描二维码下载
中国最优秀执业医师名师都在这里!
刘江老师
在线名师:刘江老师
刘江老师从事医学辅导培训工作多年。讲课风格生动明快...[详细]
临医网考试培训通过率
网校考试通过率
临医网培训过关学员心声
  • 学员:柯佳(湖北)
    第二年考试终于通过了临床执业医师,谢谢网校,后悔第一年没有报网校的课。这次谢谢临医网了

  • 学员:吴云(山西)
    通过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,做三个感谢:喜欢的温老师,很喜欢您的课,生动、易懂、重点突出,祝您身体健康!

  • 学员:成金龙(北京)
    我执业药师考了5年,去年在临医网的帮助下,总算把剩下的3门一次通过了,感谢你们!

  • 学员:李方(广西)
    我考了两年临床执业医师都没过,信心倍受打击。听朋友的话,报了临医网的学习班

  • 学员:洪鑫(上海)
    我是一个毕业十多年的中专生,已有七年没在医院上班了,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终于考过了

  • 学员:赵辉(甘肃)
    我在校的基础很差,通过学习临医网的网络课程,我竟然考了434分!哇!真的,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!

  • 学员:王珊(湖南)
    2013年不寻常的一年,这一年真的很辛苦,老师们辛苦了,非常感谢您们,我的考试通过了。谢谢各位老师了。

  • 学员:宋艳霞(四川)
    我是学影像的,2010年报了临医网,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差了3分,今年继续在网校学习

  • 学员:达平(福建)
    因为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,所以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少。之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一直没有弄明白

  • 学员:黄佳明(四川)
    汤老师的课非常精彩,他把很多知识变成了充满趣味的小笑话、小故事!!

临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
版权声明:如果临医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vznz@qq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如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出处。
Copyright © 2013- 临医网 (www.lczyys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  蜀ICP备08001560号
临医网是一家专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培训的网站 电 话:028-27371043 手 机:15682385872